top of page

第二十五篇 - 終極魯蛇 (The Real Losers) vs. 衝動型買家 (The Emotional Buyers)

  • Ann Yu
  • 2 days ago
  • 10 min read




2025年5月18日 這世界的變化,真是讓人措手不及! 眨個眼的功夫,美國和中國就把關稅又調低了,美股標普五百指數幾乎收復今年以來的失地,許多評論盛讚在四月初築起血肉長城瘋狂買進的美股散戶,漂亮地打敗了做空市場的對沖基金大頭們。也再次證明了巴菲特的經典智慧: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才是常勝之道! 但是這真的代表一切都回復正常了嗎? 抑或只是另一場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呢? 除了市場的大起大落以外,本周我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另一位媽媽創業家 (mum-trepreneur)。她和我一樣,都曾經花了大把時間在各自的事業上搏殺。但現在的我們,則把下午三點鐘去接孩子放學這件事,視為最重要的任務 當然啦,我們知道孩子不會永遠需要我們,也不想道德綁架式的自我犧牲 - 所以我們都選擇了創業,確保自己的寶刀不要變老,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維持一線水平的專業競爭力


更棒的是,她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私人財富律師,專長家族財富傳承規劃! 這正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一塊拼圖,可以與我的投資經驗相輔相成,進一步完善瑜新的「全面」家族財富管理服務。如果您也正想找人聊聊與傳承相關的規劃,就隨時聯絡我們吧!☕



本周周報寫什麼呢?


1️⃣ 世代對決: 美國的X世代 vs. 中國的Z世代 🤜🤛 本周有兩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經濟學人》宣布美國的X世代(1965-1980年出生)是終極魯蛇,而《彭博》則探討中國的Z世代(1997-2012年出生)的「情緒消費」,如何以一己之力重塑股市。正好夾在這兩個世代中間的我,能從他們對生活和金錢截然的不同態度,得出什麼結論呢?🤔 2️⃣ 解碼13F: 基金大頭們都在幹嘛? 美國機構投資者剛剛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的持股情況,我們會發現什麼有趣的變化和趨勢呢?🔍 3️⃣ 很久很久以前,美國人竟然不可以買黃金?! 今年人人都在講黃金、炒黃金,但您知道嗎?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的一般投資者是被禁止持有或買賣黃金的!?😲💰




未來一周值得留意的大事有:

中國/香港 - 業績

5月21日(周三) - 百度 (BIDU), 小鵬 (XPEV) 5月22日(周四) - 聯想 (0992 HK), 拼多多 (PDD)

中國 - 經濟數據

5月19日(周一) - 中國工業生產、零售銷售

美國 - 業績

5月20日(周二) - Home Depot (HD), Palo Alto Networks (PANW)

美國 - 經濟數據

5月22日(周四) - 美國製造業與服務業PMI

其他大事

5月20日(周二) - 澳洲央行議息會議




世代對決 – 美國的X世代 vs. 中國的Z世代



一般來說,15年為一個世代。每個世代都覺得自己是最特別的: 比我們老的上一代? 太固執了食古不化;比我們年輕的下一代? 太柔弱了不長見識。只有我們自己這一代,才是含辛茹苦撐起人類文明的中流砥柱! 雖然每個世代心底都是偷偷這麼想的,但是攤開了說,就可以很明確地發現邏輯上的謬誤。 唉,別爭了吧,大家都不容易啊...... 還是說,真的有某個世代「特別地」不容易?


為什麼美國的X世代才是真正的終極魯蛇(The Real Loser)?


《經濟學人》早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根據他們殘酷但寫實的計算,美國的X世代(1965-1980年出生),的確是特別的不容易。 他們有多慘呢? 我們來看看:

😞 心情差 – 最近一項涵蓋30個國家的調查顯示,有31%的X世代受訪者表示自己「不快樂」或「完全不快樂」- 是所有世代中憂鬱指數最高的 💼 事業差 –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的薪資,通常會在30-40歲的階段,隨著晉升企業中高層而快速飆漲。但X世代呢? 他們剛要步入中高層階段的時候,不巧就撞上了2008年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衰退,也沒什麼加薪的空間。

📉 投資差 – 在X世代之前的嬰兒潮世代,如果有做股票投資的話,在1980年代應該賺得不少。而在X世代之後的千禧世代,受惠於過去幾年的美股大牛,投資帶來的收益也不無小補。只有可憐的X世代,他們的投資高峰期,正正是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海嘯之間,可以說是美股歷史中的一段沙漠期。


退休差 – 日子還沒過完呢,還有更慘的未來等著X世代。據估計,美國的社保基金將在2033年左右耗盡,正巧是X世代開始退休的年份,退休相關的福利預計將縮減20-25%,除非美國國會能在那之前變出什麼魔術,但可能性不高就是了。


簡單來說,美國的X世代就像是被老天開了一場漫長的經濟玩笑 - 天將降大任於斯世代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Source: The Economist
Source: The Economist

在中國的情況則是…


在中國,各個世代的獨特性似乎長期以來都被刻意地壓抑,直到Z世代(1997-2012年出生)的橫空出世,以極其高調的方式大聲宣告自己的存在,並以「情緒驅動式消費」強勢重塑整個經濟體對待他們的方式! 當美國的X世代還在苦哈哈捱著過日子的時候,中國的Z世代正肆意揮灑「YOLO式金融樂觀主義」。YOLO (You Only Live Once) 不是什麼新鮮的詞語,但真正身體力行以大撒錢方式來實踐的,還得是Z世代。在《彭博》報導的眼中,如此強勁的買盤,甚至足夠抵銷中美關稅帶來的憂慮。


這裡的中國Z世代,指的是2億5千萬人的消費大軍。雖然他們在一些日常消費上斤斤計較(例如只喝便宜的奶茶),但當某件事物觸動他們心弦的時候 - 例如偶像周邊商品、潮流黃金首飾、可以提供情緒價值的玩具 - 他們的衝動型消費是真的可以「掏心掏肺」的! 當然,他們買的東西,通常他們的父母都是「看不上眼」的。但您別管,父母看不上眼沒關係,股市看得上眼就行! 看看最受Z世代歡迎的品牌 - 泡泡瑪特(玩具)、老鋪黃金(珠寶)和蜜雪冰城(茶飲),哪個股價不是飛了上天。證明逐漸茁壯的Z世代不僅是單純的消費者,更是影響力巨大的市場驅動力。管他關不關稅,該買的 Labubu還是得買!



總結: 不用比慘,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挑戰。美國的X世代與老天開的玩笑硬槓,連退休金在哪裡都不確定;中國的Z世代則試圖證明情緒消費的重要 - 若我乾癟的荷包能滋潤我乾涸的心靈,那也值得!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Not investment/product recommendations.


市場熱話 – 解碼13F,基金大頭們都在幹嘛?


每個季度,管理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基金都必須向美國證交會提交13F表格,披露最新持倉,而最新資訊幾天前已經新鮮出爐啦!

2025年第一季: 前五大持倉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九支股票加總,應該佔了所有大型基金總持倉的接近一半:


  • 🤖 AI 科技: META, NVDA, AMD, TSM.

  • ☁️ 雲端霸主: AMZN, GOOG, MSFT.

  • 💳 支付巨頭: MELI, V.



2025年第一季: 前五大買入股票


  • 📦 全球電商: BABA, MELI, PDD.

  • 🤖 AI 科技: META, NVDA, TSM.

  • 💻 企業軟體: APP, INTU.

  • ☁️ 雲端霸主: CRWV, MSFT.

  • 🌍 市場平台: UBER, ABNB.

Meta 重返榮耀 - 之前一季Meta被踢出了熱門股票之列,但是這次終於強勢回歸,成為幾個著名基金(例如 Coatue, Viking)等的前五大持股。據推測,Meta重新獲得青睞的原因,還得多謝中國的DeepSeek。DeepSeek的AI推理能力,在今年一月引爆投資者熱情後,也推高了市場對Meta在未來AI應用上的利潤預期。


Uber 加速前進中 - Uber也是基金大老們近期的愛股。Uber 現在是阿克曼掌舵的 Pershing Square 基金中最大持股,佔比高達18%。大老們看好Uber的用戶互動增長、利潤率擴張,以及與谷歌Waymo潛在合作將帶來的爆發性增長。

雖然整體來看,氣氛仍然相當正面,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頂級基金經理的操作,悲觀情緒似乎正悄悄開始蔓延...




巴菲特與波克夏:


減倉金融股: 波克夏在第一季清倉了Citigroup (C) 還有巴西的 Nubank (NU),也減持了美國的 Capital One (COF)Bank of America (BAC)。但是這一季沒有繼續賣Apple (AAPL)了。


現金儲備水漲船高: 波克夏目前的現金儲備,已經逼近3500億美元了。如果與世界各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相比較,波克夏的現金水位已經與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約3630億美元)相去不遠囉!


加碼消費和能源股: 除了不停減倉以提高現金儲備以外,波克夏還是有出手買了點股票的。第一季的加倉主要放在飲料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 (STZ)、廣播媒體 Sirius XM (SIRI),還有石油股 Occidental Petroleum (OXY)


神秘股票: 值得留意的是,波克夏向證交會申請了一項保密持倉! 巴菲特以前也曾經用過類似的手法,讓波克夏在慢慢對一支新股票建立倉位的時候,可以祕密進行。根據金融雜誌 Barron's 推測,這個新的股票倉位約20億美元,可能屬於商業及工業板塊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Sector)





Scion 資產管理 - 電影《大賣空》的傳奇操盤手 Michael Burry 超級悲觀: Scion資產管理在第一季表現地超級悲觀,幾乎把所有持倉的上市公司股票都賣光了,還大舉增加對於Nvidia(NVDA)及多家中國科技公司的看空期權 (Put)


倖存者是: 而他唯一剩下來的股票,竟是化妝品集團 Estee Lauder (EL) - 是因為賣不掉還是他相信口紅經濟學? 我們就不得而知啦。





Appaloosa 資產管理 - 華爾街抄底王 David Tepper


縮減中國投資: 去年秋天,有華爾街抄底王之稱的David Tepper曾呼籲大家「快一起來暴買中國吧!」。打架的時候叫上你,落跑的時候忘了你,對於這些對沖基金巨頭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好險他得根據美國證交會要求公布持倉,我們才知道原來帶頭大哥已經靜悄悄地,把自己的阿里巴巴持倉大減了20%。不過阿里巴巴仍然是他手上組合中,最大的單一持股。





橋水基金 - 由達理奧掌舵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

大舉押注中國: 橋水基金在第一季大舉買入阿里巴巴(BABA)、百度(BIDU)、拼多多(PDD)等股票。


減持美國科技股: 另外一邊,橋水則繼續縮減美國科技股的相關敞口,例如 Nvidia (NVDA)、 Alphabet (GOOG)、 Meta (META)Applovin (APP)等等。


黃金比重大幅提升: 在動盪的市況中,橋水也選擇大幅提高黃金ETF (GLD)的持倉。他們解釋,黃金與其他資產類別的低相關性,所能帶來的優異投資組合分散效果,仍然是最佳的避險天堂



🚨 溫馨提示: 請留意,以上所討論的是【2025年第一季】的持倉數據,市場在那之後的波動相當劇烈,所以這些基金現在的佈局,很可能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但反正,這些數據也只是參考罷了。誰說那些大咖基金經理就一定比散戶聰明呢?😆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Not investment/product recommendations.



您知道嗎? – 很久很久以前,美國人竟然不可以買黃金!?


是的! 193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發布6102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6102)全面禁止私人持有金幣、金條和金證 當時美國政府硬性要求所有公民上交黃金(不從就罰款監禁!),並以每盎司20.67美元的固定匯率換取美元紙幣。然後,政府隔年就把黃金價格提高到35美元,直接讓美元貶值!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當時的美國依賴金本位制度,又正在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若是手上的黃金不夠,就不能開啟印鈔機隨意印鈔來刺激經濟,所以政府官員認為民眾囤積黃金,會拖慢經濟復甦。


這項禁令一直持續了40多年,直到1974年,福特總統(Gerald Ford)才終於解除限制,讓私人持有黃金這件事重新合法化。

時至今日,黃金依然是炙手可熱的資產,不僅因為它的閃亮亮光澤,更是因為他歷久不衰的保值功能畢竟,您可以全身上下穿戴黃金首飾,但您總不能把綠油油的美鈔拿來披在身上吧!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Not investment/product recommendations.


瑜新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一般可分為兩種,「單一家族辦公室」是由單一家族直接設立,為該家族提供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而「聯合家族辦公室」則同時為多個家族服務,提供較為標準化的產品,與私人銀行相似。

瑜新結合兩者的優勢,在服務層面上,根據每位客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量身打造的財富管理顧問服務;在執行層面上,為您省卻了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所需的繁瑣行政程序,利用瑜新的聯合家族辦公室平台,可以更有效率地達成您的目標。



Ann Yu
Co-Founder and CEO
Jadewell Family Office





FOR INSTITUTIONAL & PROFESSIONAL CLIENTS ONLY – NOT INTENDED FOR RETAIL CUSTOMER USETHESE ARE NOT STOCK OR PRODUCT RECOMMENDATIONS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I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dvice or a recommendation for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product, strategy, plan feature, or any other purpose in any jurisdiction. It is educational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 commitment from Jadewell Family Office to participate in any mentioned transactions. Any examples used are generic, hypothetical, and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s only.


This material is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an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should not be relied upon to evaluate the merits of investing in securities or products. Users should independently assess the legal, regulatory, tax, credit, and accounting implications, and work with their own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o determine if any mentioned investment is appropriate for their personal goals. Investors should ensure they have all relevant information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


Any forecasts, figures, opinions, or investmen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provided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y are based on certain assumptions and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prior notice.


All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in is considered to be accurate at the time of production, but no warranty of accuracy is given and no liability in respect of any error or omission is accepte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the value of investments and the income from them may fluctuate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conditions and taxation agreements and investors may not get back the full amount invested. Both past performance and yields are not reliable indicators of current and future results.


 
 
 

Commenti


Start Now
bottom of page